健康从“心”开始修炼,洛桑加参:不要让情绪虐待自己的心



曾听过一个说法,当别人在谩骂或讨厌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生气,反而要感激有机会学习。难道不应该反击吗?
针对这个问题,身心灵预防医学医师洛桑加参笑了笑说,生活原本就充满选择,每天都有“stimulation”(刺激)。有人会突然走过来骂你、看你不顺眼、说你很奇怪,可是关键在于你要如何回应,决定权永远在自己手中。如果别人一句辱骂便能让你急得跳脚,别人一句称赞能让你得意忘形,岂不是活在别人的眼中。
ADVERTISEMENT
“我们要觉醒,别人骂你或刺激你的时候,你有很多方式去处理这件事。我常说,别人骂你的时候,有带着刀吗?没有对吧?为什么他会伤害到你?因为你允许的,如果你不允许,那么它就是一段语言,一段声音而已。”
报道:本刊 林德成
摄影:本报 黄志汉
在YouTube搜索栏输入“洛桑加参”,你会刷到许多非常实用的视频,全都在分享如何活得开心自在,还教导如何静坐,合掌静心,消除焦虑。
偶尔他在视频中会蹦出一些金句,像是“如果内心很平静,就算你只有100块,花掉的时候会好像花1000万的感觉。如果你内心没有很peace,就算你有1000万,用来买一部车(却)会觉得好空虚。”
他认为人生要好好地活着,可是人偶尔会出现迷思,以为赚钱、找到一份好工作、取得好学历便是快乐。其实不然,那些是快乐的辅助品。“有钱没有不好,但没有好好地享受(人生),就会不快乐。”
洛桑加参是洛桑预防医学集团创办人、医师、作家,但我觉得还可以添加多一个身分——健康网红。即使再忙,几乎每隔一两周就会在YouTube发布新视频。而他至今已出版了7本书籍,我不禁问,到底是如何拥有这么多灵感?
“不能说灵感,我们做预防医学本来就是以教育为出发,教育就要出书、制作媒体(内容),反正就是透过不同的方式(传播)。”

求学前曾在西藏出家两年
13岁那年,洛桑加参前往印度圣菲洛梅娜大学攻读物理。但,在进修之前,他曾在西藏出家两年。
谈及这段经历,他说,爷爷加参释迦是当地一位西藏高僧,很有名望。年轻时,他便选择出家,住在寺院,跟随爷爷身边学习。虽然历经佛学熏陶,但他并没有完全理解所有的佛学概念。可是,却在内心埋下了佛学种子。
“我在人生过程当中并没有察觉,后来慢慢地开始讲佛法、医学或其他事情时,突然就开窍了。”
他自述童年记忆力并不好,爷爷当时便叮嘱他持诵文殊菩萨心咒。随后,每晚睡前都会念半小时。大约半年后,他突然开悟,学习、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变得很好。
“基揭贾昧雍喇恰杰罗,嗡阿喇巴札那谛……”在他的YouTube频道就有录制持诵文殊菩萨心咒的视频。他写道,前面的藏文是祈请文殊菩萨加持,而第二句是真正的咒语。
“西藏小孩都很会念文殊菩萨的咒语。老一辈常说,好好念、诚心诚意去念,长高、开智慧都没有问题。”
他直言,声音是有能量的,姑且不谈持咒,如果每天自己大喊“我很爱我”、“我很喜欢我”,这些自我关怀声音传入大脑后,会产生一些化学效用,会改变大脑的结构。
因家庭环境自幼立志学医
洛桑加参说,父亲的家族代代行医,专门替病人排忧解难。因此,他从小就喜欢藏医药学,立志想成为一名医生。可是,他又对逻辑思考深感兴趣,便攻读物理系。他解释,医学上是需要很多逻辑思考和推理,而他能够将医学、心理、道理、佛法结合在一起,全因为有逻辑思辨的基础。
以血液循环为例,血液会将氧气输送到全身细胞。如果身体某个部位出现淤滞,代表氧气没有抵达到那个地方,以致身体出现状况。中医的气脉概念也是如此,当身体的某个地方阻塞,往穴道按摩一下,让气通顺。气通了,血液循环就会好;循环好了,免疫力便会提升。
很多人以为藏医药学和中医有所不同,洛桑加参直言是一样的。藏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手法便与中医有共通之处。草药的使用方法也与中医十分相似,差异在于藏医通常将草药制成药丸,而中医是采取药粉或炖药的概念。
另外,古印度的佛教和阿育吠陀(Ayurveda)医学理论在传入西藏时,亦对藏医学的发展有所影响。他补充,许多佛教观念也会植入到医学里面,所以很多厉害的藏医者都是修行者。

医心比医病更重要
在印度完成圣菲洛梅娜大学学业后,他以交换生身分前往德国佛莱堡大学游学。2000年,他进入台湾国防医学院,正式踏上行医之路。
他多次提到,医心比医病更重要。几年前,他前往哈佛大学、史丹福大学与神经科学专家交流时,发现他们颇为重视心理的部分。“他们觉得很多疾病只要处理好心理,就可以缓解。”
有研究显示,当一个人焦虑时会引发体内发炎反应,削弱身体的免疫力。他说,如果情绪稳定,会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血清素、催产素等关键荷尔蒙,这些荷尔蒙有助于抑制身体发炎。换言之,大脑的化学反应与情绪息息相关。只要维持健康积极的情绪,那么可以减少压力激素,维持身体的免疫系统。
如今国外都有在提倡正念和冥想,运用冥想来降低压力水平,稳定体内血压和血糖。
那么心灵修养与药物治疗会不会形成冲突?洛桑加参指出,药物仅仅是控制病情发展,并非治疗。唯有改变生活方式才能摆脱药物治疗。例如有些人因焦虑失眠,然后选择吃镇定剂,却没有办法解决问题。
“你只会越来越依赖,因为上瘾了。如果改变生活方式改变,去打坐、爬山,放松心情,那就会治愈。”
他强调,自己绝不是反对吃药,必要时还是得吃。可是,若想真正脱离病苦,就要改变生活方式。

创业推广预防医学
2016年,洛桑加参创办了洛桑预防医学集团。他很坦白地说,创业就是为了赚钱,支持诊所的运作、医疗团队。有了固定收入,才有办法推广预防医学的理念。“你不赚钱,你讲任何的理念都没有用。”
“我创业其实没有最终目的,因为我一直不断地在做教育,除了赚钱,也有投入时间做公益讲座,把这些内容录制下来,推广给很多人知道。我觉得自己没有这么伟大,但能觉醒一个人是一个。”
他笑说,在推广预防医学时,最大的受惠者其实是自己。“我叫人不要生气,我自己常常生气,那不是胡说八道?”
在推广过程中,很多人都不了解预防医学的理念,甚至质疑他们。但他丝毫不理会,依旧坚持下去。同时,他会告诫团队和医生,不要批评其他的医学系统,做好本分。“不要以为自己多厉害去批评任何东西,因为西医有很多优势和厉害的地方。”

“炼心”才是人生功课
“我跟医学院或很多医生团队说过,医生的角色最多占25%,任何健康问题,百分之八九十都属于自己的问题。不要以为我们医生很厉害,可以处理所有的东西。”
这一辈子活着是为了自己,如果一个人一直很执著,放不下某些事物,充满怨气,那么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如果没有任何好处,那么停止虐待自己的心理。人类的心是非常脆弱的。这一辈就是要把身心灵照顾好。别人骂你,你大发雷霆就是二度伤害自己。
所以要“炼心”(training mind,藏文为洛炯),心要强壮。凡事要放下和释怀,要跳出情绪的漩涡。炼心是自己的工作,且非常有用。他本身也在炼心。“但我不是说可以(给你)加持一下,然后把你往上觉悟(awakening),是没有这回事。”
我特别钟爱他所过的一句话,“快乐不是目标,而是健康指标!”人,这一辈子只有两个任务,即快乐和健康。不管任何身分、地位、财富,记住,要做好这两件事。
简介洛桑加参来自云南香格里拉,是一名西藏人,曾出家两年。自幼对藏医学感兴趣,13岁离家到外地求学。曾到印度圣菲洛梅娜大学攻读物理,后来以交换学生的身分,前往德国佛莱堡大学进修。 2000年在台湾国防医学院完成医学训练,之后远赴哈佛医学院深造。在学习西方医学时,他也专研藏医药学与中医养生概念。2016年创办Dr. Lobsang洛桑预防医学集团,推广预防医学教育,在海内外开班授课、举办身心灵健康讲座。 他独创“ACT自体生长因子疗法”,擅长免疫细胞疗法、干细胞疗法等等。其著作有《不生病的藏传养生术》《静心·净心》《简单丰足》《快乐医学》《不生病的藏传炼心术》《不生气的藏传养生术》和《不生病的藏传纾压术》等。 现为Dr. Lobsang洛桑预防医学集团创办人,身心灵预防医学医师兼作家。 |
更多【人物】: 当个“杂学”艺人,曾宝仪:只做一件事的人生很无聊 新华作家尤今/在文字里只种向日葵,不种罂粟 黄水斌不让经典港片褪色 让电影镜头化作钢笔漫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