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影音

|

煲剧联合国

发布: 7:00am 12/05/2025

F1

剧评

王晋恒

senna

塞纳

一级方程式赛

Michael Schumacher

王晋恒/《塞纳》那道划破赛道的光,及其阴影背面

作者:王晋恒

王晋恒/《塞纳》那道划破赛道的光,及其阴影背面

2000年蒙扎分站,一代车神迈克·舒马克()取得该分站冠军后,在记者会上失控爆哭,一时不能自已。新闻画面可见,亚军与季军同样眼泛泪光。那是舒马克第41个分站冠军,意味着车()迈入全新里程碑,舒马克正式加冕新一代车神,超越那个更久远,同样具有神话地位的艾尔顿·(Ayrton Senna)。

ADVERTISEMENT

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似乎只在父辈甚或更老一辈的口中流传,新生代哪怕曾经听过,其人的传奇故事恐怕一概不知。当代人对一个往昔人物的印象逐渐淡薄,正是传记类影视作品的拍摄意义之一——纪念。《塞纳》(Senna)开篇,主角就在坦布雷罗弯失速,猛地撞向防护栏,一代传奇就此陨落,是为F1史上最重大的事故。传记类作品的魅力,在于它谈不上什么剧透,结局早已写好,但观众还是想看下去。过程重于结局,是导演与观众之间的共识。

王晋恒/《塞纳》那道划破赛道的光,及其阴影背面

与许多传记作品一样,《塞纳》从主角的孩提时代拍起,回顾他从小对竞速的痴迷与天赋。观众随他发着赛车热梦,见证父亲如何鼓励他勇敢追求胜利,却在成年之际要他变得务实,回乡接手家族产业。

剧组下了不少功夫去说好塞纳的故事,其中包括搜集大量史料、相片与报道,为求真实立体地刻画这位传奇车手。导演以不同色调与温度的镜头,切分出塞纳不同的人生阶段——在巴西成长的少儿期是暖色调;孤身前往英国追梦时是灰暗的冷色调,象征巴西人在欧洲遭受的排挤;结尾的死亡场面却拍得虚无缥缈,冲淡观众心中“死亡即终局”的认知。

王晋恒/《塞纳》那道划破赛道的光,及其阴影背面

不真实的真实

传记类影视作品还有另一个价值在于,它让人们见证到某些传奇人物的一生,甚至比虚构作品更精彩,更不可思议。套当代网民的俗话来说,即是:“电影都不敢那么拍。”以塞纳挺身而出,勇敢对抗当时腐败的车联之事迹为例,如果不是确有其事,主角的性格或会招致“过度理想化”之评语。正是因为塞纳,我们确确实实领略了一个有勇有谋,敢怒敢言的英雄像光那样,闪过这个黑暗世界。

通过《塞纳》,我们认识的不只是这位车手,而是F1的比赛规则,及至那年代赛车圈的风气。纸醉金迷的摩纳哥站,塞纳首次步入金光灿灿的车联舞会。有人告诉他“F1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游戏”,也是“媒体与资本主宰的赛道”。这个眼中只有胜利与荣誉的巴西人自然不齿这类现象,所以在交际场合表现得格格不入。

王晋恒/《塞纳》那道划破赛道的光,及其阴影背面

王晋恒/《塞纳》那道划破赛道的光,及其阴影背面

《塞纳》里边所披露的种种不公——赛事以欧洲为中心,白人是规则制定者——其实可以辐射至整个体坛,甚至是体坛以外包括文学、经济、科技、学术在内的其他竞争领域。作为被边缘化的南美洲人,塞纳不得不将他的战斗延伸到赛道以外。“我必须讲述我的故事”(I need to tell my stories),塞纳的这句话,是对欧洲霸权的终极抵抗。

剧集为观众还原了那个铮铮铁骨,哪怕禁赛也在所不惜的异见者。赛道上,他是所向披靡的天才,精于雨战,拥有神奇的“隧道视线”,一旦进入心流状态,就能人车合一,心无旁骛地转弯、冲刺、与其他车手作近距离的“轮对轮较量”(wheel-to-wheel battle)。

王晋恒/《塞纳》那道划破赛道的光,及其阴影背面

王晋恒/《塞纳》那道划破赛道的光,及其阴影背面

时代终结者车手

当然,光明面的性格描述总是相对简单,热血沸腾背后,要如何贴近名人的脆弱一面,以赋予观众另一个视角,才是每一部传记类作品的最大挑战。祛除明星光晕,拨开历史浓雾,那些道听途说与臆测,到底哪些为真哪些为假?史料纷呈,一次又一次被引用的过程中,会不会扭曲真相,陷入以上皆是,以上皆非的盲目猜度?《塞纳》为我们呈现的,也是一个为了梦想弃爱人而去的无情汉,曾被媒体批判为“绅士赛车时代终结者”的野蛮车手。

然而,当我们以为塞纳的偏执、好斗与冲动都只为了剧集最后的意外作铺垫,导演却通过自己的判断与艺术手法给出了另一个答案。这即是整个剧集对塞纳,对那个时代所作出的一次公正还原与正名。能够企及这个境界,对一部传记作品来说,其成就要超越电脑技术有多逼真,选角与本人有多神似之类的讨论。

更多文章:

黄爱玲/《Adolescence》父权暴力下的受害者,也有男性
李欣霓/《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聚焦镁光灯下的人性纠葛 
蓝左西/《浮游先生》在爱与牵绊中,寻得救赎与和解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