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学/叶梓安(居銮)



当时临近开学,廖老师在脸书发文,说学生C因为经济因素休学,帮他找的校友赞助用不上了。几乎同一时间,Y也说她打算不继续回学校读书,而是要去工作了。
学生C是我5年前书法课的学生,记得是记得,但不算熟悉。Y则跟我学了一年多,是我唯一见过的网课学生,她有着迅捷的反应和不错的华文基础,离开学校经常等于不再成长,我挺担心。
ADVERTISEMENT
我想到课文〈伤仲永〉——中国、台湾、马来西亚都选为课文,故事人人熟悉,王荆公隽永的文字仿佛刻在我们心版上,陪伴我们走过青春和衰老。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神童方仲永的父亲替他决定了人生道路:放弃学习,四处拜访乡人,写诗展览赚钱。Y的计划不是她家长的安排,然而家长是监护人,不该同意啊!而且,工作的背后到底和利益有关——我当然知道金钱很重要,但是15岁的青春无价啊!
王安石自己是天才,作品在文学史上赫赫有名,茅坤将他评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为什么去关注一个退化为凡人的神童?这方仲永和他的人生有什么交集?我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空间上,他和方仲永是靠近的。王安石是江西省临川县人,外婆家在江西省金溪县——方仲永的家也在这,点击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网站,阅览舆图资料库电子图档,再对照百度地图,可以看见这临川金溪两县仅仅相隔一条抚河!
时间上,他和方仲永是更靠近的。宋朝年号特别多,一推算,宋仁宗明道年间(1032-1033)十二三岁的神童,可以是方仲永,也可以是王安石自己,他俩若不是同龄,就是只差一两岁。
若用浅近一点的方式类比说明:他们经常代表自己的小学出赛,县赛遇到时互有输赢,后来都成为了县手。正当大家看好他们一起去州手选拔,目标国青,将来要比奥运为国争光时——方仲永缺席了州手选拔,他因为家庭因素退队,之后再也没有任何出赛记录了。若是王安石不写这篇文章,他的名字就像风吹过的水波,在历史长河中无影无踪。
阅读打开我们的眼界
学生应该明白王安石记录方仲永故事的动机吧?和我想的不一样,上课时多数学生都回答说他们参加比赛,并不曾理会对手是谁。只有学生W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会关注对手,而W,正是目标全年级前十名、统考全A的乒乓校队队员。我心想:难怪啊。
台湾作家欧阳立中曾经写过一篇爆文,题目是〈致对手:谢谢你,虐过我!〉他点明了对手的重要。欧阳的国中同学圣杰,神圣杰出,是他难以逾越的排名屏障,但也就是拼了命而赢不了的那段时期,欧阳锻炼出读书的狠劲,而这成为他后来教书和创业的能量底蕴。
〈伤仲永〉全篇没有出现一个伤字,更像是批评加上劝告,但题目是作者定的,他可以改成〈过方子〉(归咎于方仲永父亲方先生的错)或是〈劝学〉(既然不努力会变凡人,请大家努力)呀!为什么要用“伤”这个字?
王文公的伤,可能是伤心没有对手,更可能是痛惜失去了战友。毕竟在官场上,王文公是个孤单的人,苏洵写〈辨奸论〉骂他,司马光一党的保守派反对他。他很自信,神宗皇帝也信任他,任命他当宰相,放手改革,但是围绕在他身边的常常是小人,这些小人唯利是图,逢迎拍马,并不真的像文公他满腔热血地追求富国强兵。
从〈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答司马谏议书〉,甚至〈游褒禅山记〉可以看出王文公的性格,他就算千夫所指,仍是一往而前,力尽而止,无怨无悔。
神童方仲永不需要人家教导,自己写诗,而王安石怎么想出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的?只怕也是通悟自得吧。梁启超极为推崇他,说他变法的美好理想到近代仍然可行,他是三代以下的完人!黄仁宇也肯定他的财政理念和现代人接近——只可惜是现代人,他思维太超前,当时落后的农业社会经不起这样的变革。
苹果电脑的创办人贾伯斯固然厉害,但是没有负责技术的沃兹尼克,就没有第一部苹果电脑。他们有不同的才华,明确分工,合作起来,那是一个精彩。
当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的时候,如果有一二同样智力,才华过人的好友知己,同心奋斗,不知道北宋王朝会是怎样的一个局面?王安石负责策划政令,统筹总体财政收支,方仲永和他父亲负责公关联络,下乡争取群众支持?若是他们各安其位各展所长,大宋皇室能免于靖康之耻吗?
某种程度上方仲永是受害人,值得读者同声叹息。另一个离我们更近的是中国辽宁盘锦人张炘炀,他也是神童,跳级考高考,想复读考更好的成绩,爸妈不让。10岁上了大学,读完后想出国读书,爸妈觉得没必要,他便留在国内读研。16岁发现北京房价正处低点,建议父母拿他存的奖学金买房,父母骗他买了,其实没买。
张26岁读完博士,他决定躺平。人生还有什么意义?都给父母操纵了,而且他们偏偏选了比较差的给他。我们为他的遭遇鼻酸,诚然父母恩深,孝顺父母很重要,但是这样的情况,是太大的挫败了。
一千年前的方仲永曾经争取过继续读书的权利吗?还是他的命运被父亲牢牢掌控?当他错过了乡试错过了会试错过了殿试,当他看见邻乡同龄的王安石当上宰相,他会是什么心情?怨?恨?悔?我们永远不知道。
《宋史》记载王安石小时候就爱读书,并且过目不忘,也大概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中进士,当宰相,变法改革,载入史册。我们没有王安石那样的才华,也没有方仲永闪耀过的一瞬间,更不是张炘炀,我们怎么可以不把握机会努力学习?
既然阅读打开了我们的眼界,我们读了王安石的文字,我们可以参考,深思而选择吧?我希望C和Y能缓一下就业的步伐,读书之爱不足,可以培养,书海汪洋,多游两趟,将来你更自由徜徉。海阔凭鱼跃,长空任鸟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