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的饥饿8小时自办营 冀望传承饥饿30精神



小孩的世界也需要一场饥饿的觉醒。此营会是特别为12岁及以下的孩子而设的,小营员们将参与筹款项目,以及体验8小时禁食,通过参与具有意义和教育性质的互动游戏和活动环节,与饥饿30宗旨一样,关注全球议题,培养同理心、学习珍惜与感恩,借此让他们领悟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三餐温饱、无忧无虑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ADVERTISEMENT

来自怡保的杨昌荣(43岁,技术支援人员)自2010年第一次接触世界宣明会举办的饥饿30小时自办营后,感到颇有兴趣,第二年便报名加入成为营长了。他提到,当时想让4岁的孩子体验饥饿30活动,奈何饥饿的时长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因此他决定自办怡保首个饥饿8小时营会,一圆孩子想参与的梦。“既然没有,那就自己做吧。”他从2015年起便担任营长至今,将近10年。
而来自槟城的林亿雯(47岁,幼儿园园长)则是在2016年与饥饿8小时自办营结缘。当时她替孩子报名饥饿8小时营会,没料到连带自己也“入坑”当志工了,自此之后年年全勤,她打趣地形容自己已“无法自拔”。
“妈咪你让我去肚子饿,你跟爹地在外面‘enjoy food’(享受食物)。”林亿雯提及原本只想要让孩子去体验饥饿感,怎知孩子就抛下一句令她哭笑不得的话,于是她和丈夫便爽快地答应孩子以志工的方式一同参与营会。她笑称:“就这样忽然间变成了一家人每年的固定活动。”
虽然这两位经验丰富的营长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带领各自地区的自办营团队,一步一脚印地慢慢做起来,使营会的规模逐年扩大。
困难重重的起步
提及自办营的起步时, 杨昌荣表示过程并非想像中容易,既要跟小孩介绍活动和筹款事宜,又要跟家长解释善款的去向,深怕家长误会他们是诈骗分子,所幸坚持几年后终于看到一点成果,令他深感欣慰。
而林亿雯则与几所幼儿园和安亲班的园长组成名为“Love Vision”的非政府组织,以便能更有系统性举办营会。她表示,多年来通过营会累积了80至100名志工,并且成为了生活中的好朋友。

“只要参加了第一次(自办营),他肯定会参加第二次。” 林亿雯信誓旦旦地说。她观察到约30至50名的小营员并非首次参与她举办的营会。她以自己的孩子为例,表示他从第一届营会开始参与当营员,上中学后则转为志工,直至成年。她说,“Love Vision” 里许多志工的孩子从参与营会到后来都变成了营里最年轻的志工。
在林亿雯看来,从营员到志工的培训过程就像种豆芽一样,需要细心灌溉,才会慢慢发芽。从前期的筹备到正式的营会,志工的孩子都在一旁观察、学习着,这便成了他们未来的养分。
提及营会过去的规模,杨昌荣表示今年是他第七年在怡保举办饥饿8小时自办营,一开始约有四五十名营员,去年的营员人数增加至99名,参与的学生都是来自营会所在学校及其附近社区。
林亿雯则表示,过去几届的营员都维持在120名,直至两年前才开始增加人数,去年的营员更高达200名。她会保留60个名额给营会地点的学生,其余名额则对外开放,前提是营员的父母需担任志工,以便亲子能一同参与、共享营会的体验。
营会亮点多 营员体验佳
询及自办营的亮点,杨昌荣表示每年营会的主题都会结合传统文化和饥饿30的元素,如去年的营会主题是日本和谐粉彩。他补充,有时候他们还会获得金马仑商家的资助,让营员带一些植物回去栽种,并在家长群组里互相分享种植成果。
林亿雯忆述第一届的营会主题是飞机,他们把营会礼堂装置成飞机场,好让营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趣的是女志工还穿上了空姐制服和为营员准备登机证,就在一行人浩浩荡荡“坐飞机”时,飞机在半途中被撞倒了,营员就跌落在一个名为“World Vision”的小村庄,营员在野外生存的训练就此展开。她也提到,去年营会的主题是脚车,因此她让营员以骑脚车的方式出场,让他们了解骑自行车的好处。
营员的身心健康为首要考量
让家长瞭解活动才是根本
虽然营会的目的是让营员体验饥饿及感受身处贫困地区孩子的处境,惟一旦发现营员出现身体不适的现象,杨昌荣就会中止该营员的饥饿体验,以他们的健康状况为首要考量。“我们的营会时间是上午8点至晚上8点,在下午5点会先让营员们解饥,再继续进行活动到结束。”
他表示,除了营员的健康状况,其心理状态也是要列入考量的因素。“如果活动在持续进行时,孩子们的状态是OK的,一旦活动停下来,他们的反应会变得比较慢,情绪也很难被带动起来。”
对此,林亿雯表示认同。她也补充,当营员们感到饥饿的时候会闹别扭,志工就会先安抚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若情况仍无法改善,便会带他们到护理室解饥。
此外,杨昌荣表示他和团队与时并进,会拍摄活动宣传影片并上传至多个社交平台如脸书、Instagram和小红书,以让更多人了解活动的意义。然而,他认为主要宣传的对象应着重在家长,唯有让他们了解活动的本质,他们才会放心让孩子参加。
林亿雯说,她和团队会进入校园宣传活动,在获得校方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周会的时间播放世界宣明会的视频和介绍营会,再派发报名表格给有兴趣参加的学生。她也会特别说明所筹获的款项将会悉数交给马来西亚世界宣明会。
营员从中学习珍惜水源和粮食
被问到希望营员能从营会中收获到什么,杨昌荣表示他会在营会里让孩子们关注两个课题,即水源和食物。他说,干净的水源和充足的食物难得可贵,因此他希望营员们在参加营会后能节省水源和珍惜粮食。
“我让他们知道虽然他们年纪尚小,但他们还是可以为那些生活有困难的家庭出一份力。”他提到,在营会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营员的善心,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影片里的儿童所遭遇的困境,会主动询问他可以怎么做才能帮助到这些贫苦的儿童。他会建议营员邀请父母过来,以便向他们解释世界宣明会的儿童助养计划。
林亿雯则表示,她最希望营员从营会里学到的是饥饿30的传承精神。她说,大部分的营员在参加营会后都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她希望把儿童助养计划推广出去。“我希望每一届营会能推动至少三个家庭参与儿童助养计划。”
此外,林亿雯观察到营员在参加营会后除了不再浪费食物之余,也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在她看来,营员的环保意识有所提升,例如她的一名学生在参加营会后,开始主动不使用吸管,并且会鼓励身边的朋友也减少使用吸管。虽然这些孩子年纪尚小,但他们对家庭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他们会劝导父母将一块、两块钱存起来积少成多,用于助养儿童。因此,从前几届开始,她都规定必须至少有一位家长成为志工,与孩子一起参与营会。
不要想太多,先入坑吧
Enough夠夠GO
杨昌荣提及近年来在怡保举办饥饿8小时自办营的人数明显增加,这意味着这个活动逐渐被本地社区接受,也影响到不同的团体和个人主动要求参与其中。“虽然现在还没能看到孩子们的转变,但未来他们或许会成为营长或志工。今年我的团队里的一名志工就是2018年参加营会的营员。他在中五毕业后第一时间联络我,主动要求加入志工团队。我觉得非常感动,因为他并没有忘记当年参加营会的经历。”
对于未来有意筹办自办营的读者,他的建议是须让营员的家长充分了解这项活动,只要获得家长与学校的认可和推广,饥饿30的精神便能持续传承下去。“营长先入坑吧,不要害怕遇到困难,我们这些有经验的营长会协助新营长,背后也有整个团队在支持你们。”
林亿雯则有些感触地说:“真的要去办了才会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而且会越办越上手。不要想太多,想太多就不敢行动了,尤其是筹办这种完全不盈利、吃力不讨好的活动,但它带来的感动却是无可取代的。每年在倒数现场我都忍不住湿了眼眶,我会觉得今年又成功带出了一批认识饥饿30的年轻人。”
更多【新教育】: 思考是问题的解方,哲学教育推广者萧婉思:说出想法很重要 第五届全国药剂学竞赛 点燃学生梦想 物理系教授 Raymond Ooi/将量子技术带回国发展 开拓量子光学领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