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药剂学竞赛 点燃学生梦想



由马来亚大学药剂学会(UM PharmSoc)与马来西亚药剂学学生协会(MyPSA)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马来西亚药剂学学生协会全国药剂学竞赛”,于4月11日至13日在马大顺利举行。本届竞赛以“药界奇迹”为主题,吸引全国21所药学学生组织齐聚一堂,角逐专业知识与实务技能的巅峰对决。

本次竞赛宗旨是为全国药学学生提供一个专业与学术发展的平台,旨在促进学生与讲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领导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同时,竞赛也积极推动药学实践中的创新与卓越,激励学生通过良性竞争与跨学科学习,为未来在医疗与制药行业中所面临的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ADVERTISEMENT
比赛围绕3大挑战赛展开,包括艾莎杯(Piala Aishah)配药挑战赛(Compounding Challenge)、药学知识问答挑战赛(Pharmacy Quiz Challenge)以及临床药学挑战赛(Clinical Pharmacy Challenge)。通过理论考核与实验操作、跨领域知识问答及模拟临床环境的综合考验,赛事旨在全面锻炼参赛者的学术知识、实务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助力他们在不断革新的医疗与药学领域中脱颖而出。

药学知识问答挑战赛:多刷题提升反应力
药学知识问答挑战赛是一项考验参赛者药学专业知识广度与深度的比赛。题目内容涵盖药理学、药剂学、临床药学、微生物学等多个领域,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快速准确地作答。通过紧张刺激的答题过程,赛事旨在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答题反应速度以及临场应变能力,为未来医疗实践中的专业判断打下坚实基础。
来自马大(UM)的得奖者之一谢金源表示,他是在比赛开始前一周才开始准备,复习过去四年来所学的知识。由于比赛涵盖多个药学领域,时间紧迫,他选择专注于自己较擅长的药理学,并翻阅讲义及使用ChatGPT规划学习时间表,合理分配复习重点。他也推荐多刷题,以巩固基础、提升答题反应。
谈到比赛过程,谢金源提到,预选赛要求每位队员单独完成50道题目的问卷,答错还会扣分。他采取了集中答有把握题目的策略,避免失分,帮助团队争取晋级。他补充,团队默契和信任是成功的关键,尤其是让原班人马出赛、候补队员在后期发挥关键作用的策略,有效提升了整体表现。

药剂调配挑战赛:充分准备,精细分工,冷静应对
药剂调配挑战赛考验参赛者在限定时间内,从零开始完成药品制备的能力。参赛者需要掌握不同剂型(如固体、液体、半固体)的调配技巧,同时兼顾时间管理、准确计算、设备操作、工作台整洁及团队协作等多项技能。这不仅考验药学基础知识,还考验临场应变能力与团队默契。
来自国大(UKM)的陈心燕与林紫依表示,在竞赛环节中,时间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她们在赛前进行了多次模拟正式比赛的训练,如计时完成不同剂型的产品调配,提升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两人也提前明确分工,陈心燕主要负责填写工作表和核对配方步骤(参考《英国药典》),林紫依则专注于配方的称量与制备,并检查设备和原材料,确保万无一失。训练过程中,她们有意识地营造紧张氛围,帮助自己在比赛中保持冷静专注。两人一致认为,充分的准备、明确的分工与良好的沟通是她们能够高效完成任务并夺冠的关键。
临床药学挑战赛:系统性训练与团队合作铸就佳绩
这是一项针对药学生的重要竞赛,主要考验参赛者在临床情境中整合药学知识、分析病例并提出合理治疗方案的能力。比赛以小组形式进行,要求队员们在限定时间内作出快速且精准的判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临床药学知识,还需要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来自泰莱大学的得奖者施淑卿、李巧盈及杨子妮表示,在参赛前,学校老师特别安排了一系列全面且有针对性的辅导课程,帮助他们深入掌握关键知识点与解题技巧,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也增强了自信心,让他们在比赛中能更从容应对各种挑战。此外,模拟病例讨论(Simulated Case Discussion)、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及临床实习(Clinical Attachment)在备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帮助她们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同时提升了在压力情境下的批判性思维和应变能力。

林心洁:不仅是竞赛,更是一场自我突破的修炼旅程
马来西亚药剂学学生协会专业发展官(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ficer)兼活动监督林心洁在赛后分享中提到,本届竞赛不仅是一场比拼,更是一个让学生们在压力中绽放潜力的重要平台。她指出,赛事筹备过程本身就极具挑战性,从赛制设计到流程安排,每个细节都考验着主办团队的耐心与执行力。
她强调,本竞赛的意义不仅限于得奖或排名,更重要的是参赛者在过程中所培养出的自信与专业素养。许多参赛者在模拟病例分析中,虽在初期显得紧张,但最终能冷静应对,展现了令人钦佩的临场反应与判断力。
整体而言,本届竞赛在专业性、组织力与参赛体验各方面均获得了极高评价。赛事不仅提供了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更成为全国药学生交流、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平台。林心洁也希望,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把在竞赛中的收获化为未来前行的动力,继续在药学领域发光发热。

谢祖艾因莎:以服务为本
作为本届竞赛的活动策划,谢祖艾因莎(Che Zur’ainsya Binti Che Zaki)不仅管理整体运作,更肩负起引领团队实现愿景的责任。她指出,与以往不同,本届竞赛面临了财务限制和人手不足的双重挑战。她深知透明沟通与灵活应变的重要性,积极协调付款问题,并鼓励跨部门协作,建立了高度互信与支援的团队文化。尽管成员来自不同年级,时间难以对齐,但正是这份热忱与承诺,让团队无畏挑战,携手走到最后。
回顾竞赛,她特别感激筹委会的团结精神与各大院校评审的支持。他也期望未来这个竞赛能进一步优化财务流程、强化人力资源配置,并持续转型为一个培养领导力、沟通与应变能力的平台,让每一届都能在学习与传承中不断进步。

更多【新教育】: 物理系教授 Raymond Ooi/将量子技术带回国发展 开拓量子光学领域 学术人员在拼什么?林文汉与国际团队 ,揭学术界的晋升政策 缩小职场性别差距 提升女性劳动市场及企业参与度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