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地方DNA

|
发布: 7:00am 27/11/2023

台湾

巴刹

旅行

陈静宜

菜市场

地方DNA

卓衍豪

卓衍豪/巴刹巡礼

文/摄影:卓衍豪
卓衍豪/巴刹巡礼
在菜市场里创业的年轻人。

我年轻的时候去自助,最爱逛的地方就是),目的不一定是采购,更多时候到这些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的社区空间,是为了感受蓬勃朝气和地方魅力。美食是跟在地产生连结最直接的方式,而巴刹作为美食、食材的集中地,便是旅客贴近常民生活、饮食文化最短的距离。

尤其是有当地人带路,走进巴刹就像闯进一个寻宝乐园。不久前跟着饮食作家的脚步,走进大稻埕的永乐市场去发掘最地道的台北日常。“原来这个食材在你们这里有不同的叫法。”、“你们这里的润饼制作方法跟我在槟城吉灵万山见到的很像,但用料有些不同。”……各种文化上的异同点堆叠出来的“原来如此”,实现了一次既饱足又知性的市场巡礼。

ADVERTISEMENT

卓衍豪/巴刹巡礼
整齐、干净的环境,统一、讲究的商号设计,不仅让游客愿意来,也让业者的下一代愿意接手。

不仅如此,台湾的传统菜市场这几年在软硬体上的提升,加上部分已跟观光市场接轨,早已走出一条新路。环境整齐、干净,地上没积水、没老鼠出没,随着舒适度提升,在菜市场里用餐也可以变成一件惬意的事(不像马来西亚大部分巴刹,卖食材和卖美食的摊贩分散在不同楼层或区块,在永乐市场则是紧邻的摊贩);就近食材,让包括贩售生鱼片、寿司在内的各种小食肆都大排长龙,坐在吧台区看着师傅身手利落的处理食物,加上周围的氛围,享用美食之余也沉浸在这种“现场感”当中,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卓衍豪/巴刹巡礼
1930年成立的林良号,在时代的进行曲中持续接受人们的传颂。

正因为如此,传统菜市场的受众再也不只是来采买的家庭主妇、长辈;旅客来了,年轻的创业家来了,菜市场里老字号的后代也义无反顾留下来。于是,卖手冲咖啡的年轻女生在市场一隅架起文青风的装置,就能自力更生;卖了87年的林良号润饼、已经迎来第四代的年轻菜贩等,每一个都还在坚守着地方的美好,擦亮自家的品牌。统一的商号设计,并透过美学扭转大家对菜市场的既定印象,许多摊贩陈列食物或食材的方式,就像是杂志封面里会出现的画面,这绝对是一场美学之旅(在台湾,确实有不少菜市场导览的游程)。

在这样一个闹轰轰却又井然有序的市场里,可以感受到新旧融合、青银共创、生生不息的能量;如果旅行是在别人过腻了的生活里,重新找到自己对生活的热情,菜市场对我这种类型的旅人来说,就是“摇滚区”。作为地方创生工作者,我看见的则是跟新型超市相比,这些传统菜市场脱掉了破旧的外衣,增添了创意苗床、创业基地的功能,形成一股不可漠视的趋势,也能作为马来西亚很好的借镜。

卓衍豪/巴刹巡礼
就近食材,当然能够做出折服味蕾的食物。
延伸阅读:
卓衍豪/观光客都跟女皇头拍照去了――幸好我们还有和平岛
卓衍豪/生活风景、历史品牌、文化IP
卓衍豪/地方学的武功秘笈
卓衍豪/“汪汪地瓜园”──坚忍的番薯,共好的金山
卓衍豪/大山北月──靠一所废校翻转地方的故事
卓衍豪/池上学
卓衍豪/教室里装不下的世界
卓衍豪/产地旅游的潜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