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7:00am 27/08/2021

爱长在

生死

悲伤

愉悦

情绪

疗愈

同理心

耐心

【爱长在】面对生死无常

作者: 周庆敏

读者来函:

致:【】版编辑

ADVERTISEMENT

您好。我不知道【爱长在】版是否接受读者的投稿,希望您不介意我冒昧呈上我的稿件 〈面对无常〉,敬请审阅附件。

儿子瀚鹏生前是个杰出的华乐团教练兼指挥,4年前不幸遭遇车祸往生,当时各中文报章都作了极大篇幅的报道。4年来我走过了这一段丧子的路程,如今写下这篇感言,主要是希望能以一个过来人的身分,给【爱长在】版付出一点绵力。

祝 编安

周庆敏 启

我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路,是人生常态,不能说是真正的无常;没有经过“老”和 “病”,在毫无预警之下忽然离开人世,那才是真正的“无常”。这种无常带给当事人的创伤,没有经历过的人是难以深切理解的。

4年前,当时27岁的儿子在一场车祸中离开人世,这突然而来的打击,让我深切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死无常”,什么是“撕心裂肺”之痛,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一般人(包括过去的我)对待无常,以及对待丧亲者的错误态度。本文尝试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通过“丧亲者的感受”、“身边人的态度”以及“事前规划”这三方面来探讨面对生死无常的问题。

不能要求丧亲者一下从悲伤隧道中“走出来”,而是“走过去“

如果亲人的离世是在预期中的,比如往生者已届耄耋之年,或已罹患重症多时,丧亲的伤痛或许真的可以让时间来冲淡。但如果亲人的离去是在毫无预警之下突然发生的(如不幸遭遇意外或感染病毒),尤其是白头人送黑头人,这种打击可说是非常的残酷,这种悲伤是长久的,甚至是一辈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悲伤或许会有所减轻,但不会完全消失。

外人往往不能理解丧亲者的内心感受,一般人会劝导丧亲者要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也无法理解为何在过了好一段日子之后,丧亲者还不能放下内心的悲痛。其实,这类丧亲者是不可能从悲伤中“走出来”的。他们犹如走入了一个黑暗幽深的隧道中,怎么能瞬间从隧道中“走出来”呢?其实他们必需要做的是勇敢地在隧道中“走过去”!“走出来”和 “走过去”有很大的分别,“走出来”其实是一种逃避,是暂时的压抑和掩饰悲伤。身困隧道中的人是不可能即时钻墙走出来的,你不断叫他走出来,他或许会产生一种暂时的假象,以为自己真的“走出”隧道了。当他从短暂的假象醒过来时,会发现自己原来还是被困在幽深黑暗的隧道中,这时他会感觉更加寒冷和恐惧!“走过去”是勇敢坚强地适应隧道中的黑暗和寒冷,一步一步走向隧道的尽头,逐步逐步看到前方的曙光。至于要走多久才能到达隧道的尽头,情况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答案。有些人在几个月内就能走完,有些人走了一辈子都还没走完。走多久并不是主要的问题,重要的是继续向前走,哪怕每天只走一小步。

学习悲伤和愉悦两种情绪和平共处

由于外人无法感同身受,丧亲者往往需要孤独地走过这段疗伤之旅。既然无法放下悲伤,丧亲者必须学习与悲伤共处。我并不是鼓励丧亲者永远抱着伤痛,消极地度过一生;我想说的是,这种悲伤是长久的,这种思念是一辈子的,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深切理解的。悲伤不代表完全不能感受,愉悦也不代表完全消除了悲伤。所以丧亲者必须学习让悲伤和愉悦这两种和平共处,这是可以做到,而且是必须要做到的。既然无法放下悲伤,那就把悲伤装进背包里,背在身上继续往前行,久而久之,就会习惯了背包的重量,这个重量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日常作息,也不会影响我们和身边亲友的来往互动。

每一个丧亲者悲伤的程度以及的时间都不一样,没有一个固定的方程式。每一个丧亲者也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比如有些人会时常要去翻看逝者的遗物,有些人却完全不敢再去碰这些东西;有些人很期盼挚友的陪伴,有些人却需要有自己独处的空间,不要别人干扰。这里头没有对也没有错。

丧亲者不会放弃对逝者的思念,因为这是心中的一份爱。爱有多深,思念就有多深。带着思念,也一样能积极地过生活,这是每个丧亲者必须修习的功课。

与其说“别伤心”,不如说“他走了,我也很伤心,让我与你同在”

华人社会一向来避忌谈论有关“死亡”的课题,也不鼓励,甚至不允许人们有悲伤的情绪,课堂里也鲜少教导如何安慰丧亲者,以致一般人在面对丧亲者时,往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甚至会说出一些不甚恰当的话语。有些话虽然是出自善意的关怀,却会令丧亲者痛上加痛。

当丧亲者陷入悲伤的情绪时,身边的亲友一般上都会劝导他要“节哀”、 “别伤心”、“要放下”等等,其实这些话对于丧亲者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别伤心?发生这样的事情能不伤心吗?要放下?说一句要放下就能放下的吗?过了一段时日,亲友会问“你还好吗”,你要他怎么回答你呢?他总不能逢人就说“我不是很好”,就算说了也只会再次迎来毫无意义的劝导。遇到这种情况,丧亲者往往只能无奈地回答“我还好”,但双方都知道这不是真实的答案。

与其劝人“别伤心”,不如说“他走了,我也很伤心,让我与你同在,让我陪着你吧!你想说什么就对我说好了。”与其叫人 “节哀”,不如说“你想哭就哭出来吧,但你也要照顾好身体啊!有什么事情我可以协助的,尽管对我说。”“你还好吗?”或许是很自然的一声关心问候,但还不如拨出一点时间,约丧亲者喝杯茶好好地聊聊,细心聆听他想说的话(如果他愿意)。然而,我更想要强调的是,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那也没关系,你就什么都不需要说。给丧亲者一个拥抱,或一个温暖的握手,或轻拍他的肩膀,或递上一张纸巾,或静静陪在他身边,就够了(无奈的是,疫情期间不适宜作此类近距离接触)。一个简单的肢体语言,只要是出自于你的诚意,丧亲者肯定会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关怀。丧亲者需要的是关怀、认同和陪伴,而不是劝导,不是批判,更不是指正。

 

相关业者在处理工作时若能多点……

对于意外事故往生者的家属,除非你要协助处理法律诉讼或相关的手续,请不要一再地追问“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是哪一方的错?谁须要负起责任?”一再地重复讲述事发过程,对丧亲者来说是无比残酷的事情。除非你要协助处理保险索偿手续,否则也不要问“有买保险吗?保险赔多少钱?”(听起来好像是八卦多过关怀)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丧亲者宁可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不要去领什么保险赔偿金。

除了亲友之外,一些相关的服务人员也会接触到丧亲者,包括警方人员、殡葬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律师等等。我不能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但的确有一些人由于经常处理与“死亡”有关的事务,因而变得麻木不仁,只想尽快把事情办妥,而忽略了丧亲者的感受。

儿子发生事故的那一天深夜里,警员来到我家通报噩耗,他所驾驶的警车在我家门口不停地闪烁着车顶上蓝色的警示灯。当时又不是来捉拿罪犯,为何要在民宅门口一直闪烁警示灯呢?在深夜里以这样的警示配合噩耗通报(虽然不是故意的),给我和内人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日后每次看到闪烁的蓝光都会反应出无名的恐惧感。

来通知我们的警员,非常冷漠,公式化地通知我们,某某人是你的什么人?他已遭遇车祸去世了!我听了顿时感觉五雷轰顶,眼前一片模糊,头脑一片空白,整个人呆呆地望着警员说不出话来。实际上我是希望他说错了,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好像要等他改口再说过……而这位警员看到我痴呆的状况,却很不耐烦地说:“你听到吗?吓?吓?听到吗?”等我勉强点个头时,他就好像终于完成了任务一般,收工离开,从头到尾一句关心的话都没说过!

后来前往警局办理后续事务时,由于我当时还是处于深度悲伤状态,说话有气无力,在前台身穿警服的服务人员很不耐烦也很不客气地说,“麻烦你说话大声一点可以吗?”完全不懂得察言观色,更完全没有同理心。(稍微补充一下:处理该宗案件的年轻警长则完全相反,充分发挥了他的专业态度。他对我说话时放低声量,以缓慢温柔的语气与我交谈,让我直接感受到了他的同理心,和那一丝丝的温暖。)

在办理丧事期间,殡葬工友尽管看到家属正在悲伤哭泣,也要前来催促收取额外服务的收费,或讨个冲喜红包!(这主要是因为事发太过突然,之前又没作好事前规划,以致在仓促和迷茫之际找到一家素质欠佳的殡葬服务公司。)

在律师楼与律师讨论诉讼程序时,律师说话也是例行公事式的,只把我当作是一个普通的客户,而完全没有考虑到我是一个丧子的悲伤父亲。他在我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之下即刻就翻开档案相片,直接在我眼前展示车子被撞得破烂不堪的画面,当时我心里的痛,简直就像被一把刀子刺了进去!

如果有机会,我要奉劝这些相关人士,请发挥你们应有的专业服务态度。虽然你们是在执行任务,但是当你服务的对象是个悲伤的人,请你们给予对方多一点点的耐心,多一点点的关怀,和多一点点的同理心,你的客户会因此对你感激不尽。

深刻体会“事前规划”的重要性

经历了儿子突然离世的无常事故,使我深深体会到做好事前规划的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在生前作好规划,事后家人在处理一些必要事务(如申请继承银行存款)会遇到重重障碍。一个悲伤的丧亲者若需要一再地进出政府部门和银行(还有法庭),每一次都触景伤情,那是很残酷的一件事。每个人都会随时面对无常的到来,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做好事前规划,以减轻家人的负担和压力。我认为最基本的“事前规划”,除了买保险之外,应该还包括立遗嘱和预作殡葬安排。

突然失去亲人是很不幸的事情,若因此导致家人陷入经济困境,那更是双重打击。买保险是为了保障自己和家人,在非常时期为自己或家人提供财务支援。完整的保险计划应该涵盖人寿、意外和医疗这三大保障。我们可以咨询相熟的专业保险代理员,策划一份保障具足,而又可负担的保险计划,完成对自己和家人的一份责任。

如果生前没有立下遗嘱,家人未必知道逝者的遗产有哪些,存哪里。就算知道,也必须经过繁文缛节的手续,费时费力才能合法地继承遗产,还要被征收一笔位数不菲的税务和手续费。更可悲的是,家人可能会因财产的分配而引发不必要的争执。立写一份基本遗嘱的费用不会太高,不管财产有多少,每个人都应该立下遗嘱。

相比之下,现在的人大都能接受以上两项的事前规划,但是对于“殡葬计划”这一块却似乎还是非常的敏感和避忌。事先做好殡葬计划其实和买保险的概念是一样的,那就是生前为死后做好准备,可是令我惊讶的是,就连一些在保险界服务的朋友也不愿意多谈“殡葬计划” 这个课题!

一旦发生突发的死亡事故,家人会深受打击,极度悲伤且六神无主,无法集中精神好好地办理后事,甚至会搞得一团糟。有些家庭还会因一些细节引发不必要的争执。如果能够事先预购完整的殡葬配套,选择好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墓地或骨灰阁,同时向家人交待清楚你的意愿是要以土葬或火葬,以及要以何种宗教仪式来办理丧事,那么当无常到来时,家人才不会在伤心之余还要为殡葬琐事烦恼,伤心又烦心。市面上有多种不同价位的殡葬配套,有豪华昂贵的,有经济朴实的,有些配套还可以分期付款,我们可以依自己的负担能力选择最适合的配套。

做足了事前规划,我们就可以放下心来,全心全意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我们不知道“明天”或“无常”哪一个会先来到,所以在短短的人生里要活得有意义。对待身边的人不妨付出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关怀,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计较,少一些争执。当我们需要和世间道别的那一天来临时,让我们给亲友留下美好的回忆,而不是遗憾。

相关文章:

【爱长在】生死攸关的四堂课
【爱长在】奇妙的福德善缘历程
【爱长在】妈妈在MCO期间病逝前出入医院的日子
【爱长在】脑麻儿妈妈许愿珊:最想孩子记得,妈妈在面对逆境时那股积极不放弃……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